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關於《政制發展綠皮書》意見書 - p.2

(2) 具體意見

2.1 我們支持《基本法》第45條規定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要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因為一國兩制在中國以至香港是一個嶄新的嘗試和創建,涉及香港以至國家的整體的福祉!是個嚴肅的議題,應審慎行事,亦應認真平衡相關的利害 (Balance of Benefits)。

2.2 至於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最終達至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我們強調在現有的基礎上,要有適當的政策配套,以保證將來的制度是一個公正、公平,公開和對社會有益的制度。

2.3 我們明白香港特別行政區所享有的高度自治權是由全國人大通過《基本法》授予的,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理應爭取一長久與國家互重互助的良性關係,所以一個為中央政府所諒解和接納的政制方案,實在是必要和必需的。

2.4 我們認同特區的策發會在達至最終普選目標的過程中,以及在制定落實普選的模式時,提出必須確保符合國家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以及在《基本法》下四項政制發展的原則,即
(甲) 兼顧社會各階層利益;
(乙) 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丙) 循序漸進;及
(丁) 適合香港實際情況。
然而,我們希望在以上原則中,明確申明要確保「愛護家庭,建設社會」這一核心價值,以至“她”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可隱定地持續發展。

2.5 香港自割讓與英國以來,從來都沒有明顯和清晰的「國家」觀念,原因顯而易見──本港市民近98%是華人,但回歸前卻為極少數的外國人所統治;所以本土的香港市民,絕大多數都不感到自己是英國人。事實上,很多入籍歸化為英籍的本土華人,多感到自己只是英國的二等公民!這一點,又為後來英國修改國籍法把在英治時期在香港出生的華人視為“英國海外公民”(沒有必然的居英及公民權)所體現出來。

2.6 在這不平等的環境下,香港竟然由一小漁港搖身變成舉世知名的國際大都會,除了背靠中國大陸外,也得感謝英國對香港的積極不干預政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絕大多數本土華人皆以香港為家,而秉承國人之修身齊家觀念,並發展為「愛護家庭,建設社會」之精神,這一精神亦不分左、中、右之陣營,或是管治者以至是平民百姓,都得著廣泛和普遍之認同!


[
轉下頁]

沒有留言: